产品中心PRODUCTS CENTER
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一机双模式突破:蓝光切胶仪兼容琼脂糖凝胶与聚丙烯酰胺凝胶双系统

一机双模式突破:蓝光切胶仪兼容琼脂糖凝胶与聚丙烯酰胺凝胶双系统

更新时间:2025-09-08   更新时间:2025-09-08   点击次数:87次

  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凝胶电泳技术是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分离与分析的核心手段。然而,传统设备因无法兼容琼脂糖凝胶与聚丙烯酰胺凝胶两种主流基质,导致实验室需配备多台仪器,不仅占用空间,更推高了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然而,上海拓赫推出的THBC-470蓝光切胶仪凭借“一机双模式"的创新设计,成功实现了琼脂糖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兼容成像,为实验室样本分析带来革命性突破。


637641054503195580416.jpg


  技术壁垒:传统设备的“双胶困境"


  凝胶电泳的成像质量直接取决于光源与滤光系统的适配性。琼脂糖凝胶因其孔径较大,常用于分离50bp至50kb的DNA片段,需通过紫外透射激发溴化乙锭(EB)等荧光染料;而聚丙烯酰胺凝胶因孔径精细,适用于5bp至3kb的短片段分离,需配合高灵敏度荧光染料。传统设备受限于固定波长的光源与滤光片,仅能支持单一凝胶类型,导致实验室需购置多套系统设备。


  以基因测序实验室为例,琼脂糖凝胶用于粗筛DNA片段,聚丙烯酰胺凝胶用于精细测序,两套设备的应用不仅占用实验台空间,更因操作流程差异导致样本交叉污染风险增加。此外,传统紫外透射仪的紫外线易引发DNA损伤,且实验人员需佩戴防护面罩,操作效率受限。


  破局之道:THBC-470蓝光切胶仪的智能调控


  蓝光切胶仪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搭载的智能系统。该系统通过矩阵式LED阵列,可输出470nm蓝光,并配备5mm琥珀色滤光片,实现琼脂糖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兼容成像。


  实验设备内置光强传感器,可自动识别凝胶类型并调整光源参数。当放置琼脂糖凝胶时,系统切换至470nm蓝光模式,通过琥珀色滤光片过滤杂散光,确保EB染料的荧光信号清晰呈现;当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时,可避免短波长光对样本的损伤。根据实测数据显示,其光强均匀性达92%,较传统设备提升30%。


  实验设备支持100mm×150mm凝胶的完整成像,消除了传统设备因滤光片尺寸不足导致的边缘信号衰减问题其滤光片透光率达98%,可清晰分辨低至5ng的DNA条带。


  实验设备摒弃传统紫外光源,采用寿命超10万小时的LED矩阵,蓝光波长精准控制在470nm,避免紫外线对实验人员皮肤与眼睛的伤害。某高校实验室对比测试显示,使用THBC-470后,实验人员眼部疲劳投诉率下降76%,DNA样本损伤率降低至0.3%。


  蓝光切胶仪的行业应用场景:


  1.基因测序实验室:在CRISPR基因编辑验证中,科研实验人员需要通过琼脂糖凝胶初步筛选阳性克隆,再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Sanger测序。THBC-470可在一台设备上完成两步成像,将实验周期得到有效缩短,同时可有效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


  2.临床病原检测:在病毒核酸检测中,RT-PCR产物需要经琼脂糖凝胶验证扩增效率,而变异株测序则需聚丙烯酰胺凝胶高分辨率分离。实验设备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单日样本处理量,其误检率降至0.1%。


  3.蛋白质组学研究:聚丙烯酰胺凝胶是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标准成像基质,而琼脂糖凝胶则用于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转膜验证。THBC-470的兼容性使科研研究人员无需切换设备即可完成全流程分析。


  此外,蓝光切胶仪THBC-470的“一机双模"创新应用不仅为实验室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样本分析方案,更通过无损蓝光技术降低了样品DNA损伤风险。